2023年,我國交出了一份“含綠量”高的綠色發展成績單:我國新增風電光伏裝機突破2億千瓦、創歷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球份額達40%左右,貢獻了新增量的約50%……能源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如何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怎樣以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地?代表委員圍繞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等內容積極建言獻策。
電網智能化升級備受關注 新能源發展保障更足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預測,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達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接近50%。新能源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讓電網“接得住”又“送得出”新能源發電,是一道關鍵考題。
科技賦能讓各行各業釋放出更大價值。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對電力系統的靈活調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正加快打造數智化堅強電網,推動對電網全環節全鏈條全要素靈敏感知和實時洞悉、網絡結構動態優化、生產運行精準控制、用戶行為智能調節。這有利于更好地支撐能源電力清潔低碳轉型。
在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的當下,數智化堅強電網可利用先進數字化技術實現對新能源發電和負荷側管理的全息感知、精準預測,可以更好支撐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并網、高水平消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質生產力、新型消費、新型能源體系等一系列“新”更加引人矚目。在能源領域,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不斷增長,新的產業體系加速形成,許多技術領域已踏入多學科交叉的“融匯點”,每個環節都需要挖掘創新的潛能。
“智能化”“綠色化”“數字經濟”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熱詞。這源于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源于新型技術賦能帶來的增值。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提到要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他列舉了兩方面重點工作,一是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的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二是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包括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等工作。
在能源電力領域,智能煤礦、智能礦山、智能電站、智能運輸等新模式不斷涌現,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能源電力生產、傳輸、應用等領域技術深度融合。在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前疃村,屋頂光伏推動用能轉型,截至2023年年底全村綠電占比達到51.3%;在通州區張家灣鎮,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新型電力系統實驗基地內,超級充電樁、公交全自動充電機器人、具備靈活調節能力的車網互動平臺讓電力服務更加智慧……數智化堅強電網建設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正以科技創新賦能城鄉發展。